如果说李彝超时代,夏州从臣属转变为羁縻状态,到了李彝兴时代就已经是相对独立了,对待中原的态度全看中原政府的拳头软硬度来决定。
第八任【其实是第七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五任】
李彝殷【935-967】
李彝殷又名李彝兴,大家都知道他是为了避讳赵二胖他爹赵弘殷的名讳而改名李彝兴的。
前面说过,在传统史书中记载李彝殷是李彝超的弟弟,而出土的大晋故虢王李仁福妻渎氏墓志中却说李彝殷是李仁福和渎氏的嫡长子,按照如今的惯例就依墓志走吧。
唐清泰二年【935】二月,李彝超病故,临终前上表请兄长为夏州节度使。这个时候的唐朝当然没奈何,在三月正式任命李彝殷为定难军留后。
后晋取代后唐,晋实力更不比梁唐,对诸镇只能笼络抚慰。天福二年【937】石敬瑭大封诸镇,李彝殷也加食邑实封。
展开剩余87%天福二年【943】九月,夏州发生第二起政变,夏州牙内指挥使拓跋崇斌与绥州刺史李彝敏、弟李彝俊图谋做掉李彝殷夺位,李彝殷先下手为强,斩杀拓跋崇斌五人,李彝敏知道事情泄漏只得仓促起兵攻打夏州,被李彝殷击溃后带着弟弟李彝俊及亲眷二百七十口逃奔后晋的延州,悲催的被后晋政府送还夏州处斩。
这次政变和上次高宗益之变一样很迅速就被平息了,一部分原因应该是李彝殷已经在位八年站稳脚步了,不是那么能够轻易动摇地位的。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后晋政府因为新帝即位,与契丹关系正是紧张时刻,实在无暇西顾,所以没能在中间插手。送还丧家犬李彝敏也是晋希望能够交好夏州,期待共抗契丹。
次年【开运元年944】,契丹果然南下,二月,李彝殷奉诏出兵,与银州刺史李彝沼合藩、汉兵四万,北抵麟州,渡黄河攻入契丹本土,起到牵制其南下的作用,因此,晋帝封李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开运三年【946】,契丹灭晋。次年【947】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
汉乾佑元年【948】三月,汉隐帝给李彝殷加官兼侍中。接着爆发了三镇之乱,河中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与原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起兵,自称秦王,还贿赂李彝殷出兵帮忙。
面对频频的改朝换代,李彝殷没有趁火打劫的心哪里可能?还不愿意和中央政府撕破脸,就上书汉隐帝,请讨伐三年前杀绥州刺史李仁裕叛走的羌族【口夜】毋,汉朝廷鼻子差点没气歪,尼玛三年前你干什么去了怎么不见你讨伐现在想起来讨伐了?尼玛现在危急关头还不能翻脸,就下诏说今年不利先起兵的,过了今年再说吧。
李彝殷哪里是听话的,已经屯兵延、丹境上,一为李守贞助威,表示哥没白拿你的东西,一为静观其变,看能不能趁火打劫弄些好处。等到十月份,眼看李守贞被围,李彝殷看没有更大的好处可占只好回军。
而延州留后高允权很生气,本来就两家不睦你还屯兵在我家门口,叔可忍婶婶不能忍,高允权上表告状说李彝殷陈兵在我家门口那是准备接应李守贞的看到朝廷快把李守贞干掉了他才撤兵他居心叵测他图谋不轨他对不起陛下他对不起国家······
李彝殷听说了也不甘示弱上书自诉。而汉隐帝呢,因为还没有彻底消灭三镇也不想再激起夏、延反乱,只好和稀泥为两家说和。
本来想捞点好处的李彝殷并不甘休,乾佑二年【949】正月,李彝殷趁汉还在平定三镇的泥潭中,就献马给汉朝廷,上表求静州为属州,汉隐帝此时也没办法,只好同意。
这样,夏州节制的四州变成五州,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在李彝超的时代,夏州与中央的关系已经从臣属转变为羁縻,更别说李彝殷时代了,中央硬气不起来,明知道诸镇不忠诚也只有靠恩泽羁縻安抚。
同年九月,汉朝廷终于平定三镇,汉隐帝也大封功臣,李彝殷又得到中书令的头衔。
紧接着,后汉被后周取代,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周太祖郭威继续羁縻政策,晋封夏州李彝殷为陇西郡王。李彝殷接受周的封号,转头在五月里又向后汉的分支北汉政权奉表,这是赤果果的脚踩两只船,只不过是后来看北汉地小人寡不足抵抗后周才放弃。
广顺三年【953】,依附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仲训【又名杨重训、杨崇助、杨重勋】被夏州、府州的党项蕃部围攻,杨仲训向夏州、府州求救,表示只要解围愿意归顺后周朝廷。
李彝殷向中央报告,太祖郭威下令蕃部不要攻麟州,并且各有封赏。甚至在次年【954】对李彝殷又一次加封,晋为西平王。七月,周朝廷又加封李彝殷为太保。
那个杨仲训就是名将杨继业的亲弟弟,虽然这次不得已归顺后周,因为哥哥还为北汉效力呢没多久又叛投北汉去鸟。当然,显德四年【957】十月又一次归顺后周。
显德元年【954】五月,因为府州党项羌折德扆多次出兵帮助中央修理北汉,屡立大功,因此,世宗陛下特诏折德扆带州兵入朝觐见,为了拉拢折氏继续为朝廷卖力,世宗陛下特意复置永安军于府州,以折德扆为节度使。折德扆之父折从阮还是武胜军节度使,父子二人俱领节镇,时人荣之。
而李彝殷却怒了,老子几代经营才一个定难军节度使,虽然之前名义有遥领其他节镇那不是虚职吗?尼玛一个后起之辈折家竟然领有两镇,这太打脸了有木有?从唐末我们家都是节镇,是你们折家这样的暴发户能比肩的吗?简直是耻辱。
当然更重要的是,折德扆在夏州的背后啊,大周皇帝你怎么能这么不顾江湖道义在我背后设暗桩呢?不知道这样让我很没安全感么?
因此种种,李彝殷很生气,生中央的气更生折氏的气,就不许府州使者从夏州经过,你们不是要入朝吗?老子不让你从我家过看你怎么着我?截路是显德二年【955】年初的事了。
李彝殷截路不给府州使者过的事让世宗陛下知道了,就招问宰臣这事怎么处理?大臣都按照以往惯例,认为朝廷历来对夏州优待有加,在西部藩镇中夏州举足轻重,后起之秀府州地小人少不能和夏州比,还是要安抚夏州为主啊,让府州顾全一下大局嘛。
世宗陛下不乐意了,折德扆这几年为国家尽忠卖力,怎么能够罔顾折氏的忠心放弃他呢?而夏州民贫地脊,只产牛羊,日常用品都是来自天朝,全靠天朝输出日用品,我断绝他的供货他还能蹦达几天?当然要维护对朝廷赤胆忠心的折德扆,而不是维护喂不熟的饿狼夏州李。因此,世宗陛下遣供奉官齐藏珍去责备李彝殷,李彝殷眼看中央军事不弱,态度又强硬,哪里敢撕破脸当出头鸟,连忙惶恐谢罪认错把这事给揭过去。
从这件事看,如果世宗陛下按照宰臣的意见处理,不但会伤了折氏的一片忠心,还助长夏州的嚣张,所幸陛下硬气有远见,虽然是羁縻也不能丢失中央的尊严嘛。
显德六年【959】少帝即位,依旧大封诸镇,李彝殷加封太傅。次年【960】正月,赵二胖取代孤儿寡母的后周建立宋。他的目标是先南后北,因此对西部诸镇依旧往日的羁縻政策。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割据诸镇也需要和内地建立联系,李彝殷也不例外,主动和宋建立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宋建隆元年【960】,李彝殷派遣使者入贡,并表示为赵二胖老爹避讳更名李彝兴。赵二胖特意为李彝兴加官太尉。这年的三月,北汉诱使代北诸部掠夺河套西部,李彝兴自发派遣李彝玉去援救麟州。
建隆三年【962】四月,李彝兴向宋贡马三百匹,赵二胖特意命玉工为李彝兴制作玉带,并亲临制作现场,还召见使者,问:你家老大腹围多少?使者回答说大腰腹,赵二胖说:你老大真是有福气的人啊!【汝帅真福人!】使者带着玉带回去李彝兴看看玉带,尼玛好感动啊,二胖你对我真好,以后我都听你话。第二年【乾德元年963】四月,李彝兴又巴巴的献牦牛给赵二胖表示忠心。
乾德五年【967】九月,李彝兴卒,在位三十二年,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赵二胖听说后表示伤心,为之辍朝三日,追封太师、夏王,令其子李光睿袭位。不得不感慨,李彝兴赵二胖都是合格的影帝,兄友弟恭的戏码玩的飞熟啊。
李彝兴的时代,是前代渡过两次生死存亡关头之后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时代,保持着相对的自立,因为前代一直处于为了自保依附中央的境地,无力参与内地各大藩镇的内斗,相对因为休养生息使夏州境内在慢慢发展壮大,因此到李彝兴的时代有能力有本钱参合到内地各势力的角逐中,并从众获取利益,更进一步的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就是这样。
发布于:天津市
下一篇:没有了
